March 31, 2021
Language: Mandarin
我决定在4月1日答复录取通知颇有自我否定的意味。
去上大学已经是11年前的事了。那时候过于内向,不善交际,言语粗鄙,轻微种族歧视,错失了大学生活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——融入同智人的社群和文化。
这是在我大学毕业后踌躇两年、又到美国读研、读了一年博士跑路、做了两年多全职搬砖工之后的感慨,我始终没有归属于一个社群的感觉。并不是因为我和实验室的朋友们关系僵硬,我自认也结交了一些可以长久来往互相帮助的同伴。只是有时会很羡慕他们参加PhD学生茶会、在课上结交有趣的教授、当本科生的助教——承担更多责任。甚至有时候,我想他们也许只是不经意,有些人流露出“你看起来好像很闲”的想法[1]。机会到来的时候,资源有限的时候,我的优先级也很低。
我确实不忙。跟全职的PhD学生、教授比,我少了很多必须承担的责任。但我从未放弃过学习。我申请的经历可以说曲折多变,堪称坎坷不平。每一个申请者都会被问到的问题是“你为什么想要读博”,我在最近的一次申请,希望也是最后一次,才终于给出我的答案:我想继续学习。不是因为知识不够、能力有限、学海无涯这样的标准答案,这样的回答实在平淡无奇。这些年我也在领域内有一些小小的作品,发表过一些文章,每一次努力肝出来的成果只会让人更不满足,工作永远做不完,文章永远不完美。学习不只是解决问题的途径,还可以是发现新问题的思维。
至于是这样的回答打动了评委还是因为我的天真可爱,现在也不得而知了。可以肯定的是,我在努力成为一个高尚的人,一个有道德的人,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,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。
而一切又要从头开始。
PS.为啥我不能是韭菜盒子呢?
[1]最近了解到,这种还没有到歧视却让人不太愉悦的心理伤害可以被归类为“micro agression”。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延伸阅读一下。